读我国葡萄种植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葡萄适生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的耐寒能力比较强 |
B.适合在有灌溉水源、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 |
C.雨热同期有利于葡萄生长 |
D.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提高葡萄的甜度 |
渤海湾沿岸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该地发展葡萄酒酿造最主要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原料产地 | B.靠近能源基地 | C.技术力量雄厚 | D.劳动力资源丰富 |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乙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
B.甲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乙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
C.甲、乙人口重心迁移方向大致相反 |
D.乙人口重心大约向北迁移1° |
我国汉族人口重心位于()
A.长江流域 | B.黄河流域 | C.东部沿海 | D.华北平原 |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
A.积温的多少 | B.降水量的多少 |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
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
B.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 |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
D.四大区域相互联系的 |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下列问题。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
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季风 |
C.纬度位置 | D.海陆位置 |
读某大平原某地某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日数 |
1.5 |
1.8 |
3.8 |
5.7 |
3.0 |
3.0 |
0.7 |
0.8 |
0.8 |
2.0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5 |
14.0 |
22.0 |
27.0 |
27.5 |
26.5 |
20.7 |
14.5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5 |
4.2 |
33.0 |
53.0 |
24.0 |
53.0 |
240 |
48.0 |
26.0 |
26.0 |
3.5 |
该地气候 ()
A.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
C.比东北平原气温高,春旱严重 | D.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
在排水不畅的洼地,这一年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的月份主要是()
A.3—7月 | B.5—8月 | C.8—11月 | D.11—次年3月 |
这一年,我国在气候上表现为()
A.夏季风势力强于正常年份 |
B.我国出现南涝北旱 |
C.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比正常年份强 |
D.长江中下游的梅雨持续时间较短 |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空间示意图。水面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据图判定:图中M地最可能是 ()
A.秦岭 | B.太行山 | C.祁连山 | D.天山 |
下列有关M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山脉是旱作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
B.有活火山分布,地热资源非常丰富 |
C.南侧海拔较低,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D.北侧为温带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