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学名著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他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他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气。”便忍不住自语道:“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家》)
“他”所说的“叛徒”指的是 。
(2)第二次工潮中, 软硬兼施,一面派人武力镇压罢工工人,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子夜》)
(3)一天晚上,副主教摸索着来到了艾丝美拉达的身边,他想占有她。艾丝美拉达奋力挣扎,情急之下吹响了卡西莫多送给他的 。(《巴黎圣母院》)
(4)聂赫留朵夫回到莫斯科,去医院告诉马斯洛娃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却被告知马斯洛娃因为 而被送回监狱去了。(《复活》)
(5)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王。曹操欲取汉中, 献计,劝曹操联合东吴攻取荆州以打击刘备。(《三国演义》)
文化经典阅读:阅读《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译文“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不仁吗?造箭的唯恐(造的箭不尖利)不能射伤人,造铠甲的唯恐(铠甲不坚硬)使人被射伤。” |
B.“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译文“内心仁慈才是美。选择不和有仁德的人相处,哪能算聪明?” |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文“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
译文“天色深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远太高,看不到它的边际呢?”孟子在这里把行仁的人比作“ ”,如果“为仁”没有达到自己要的效果,就要学会“”(请用原文回答,第一空两个字,第二空四个字)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怎样理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结合前文简要分析。
答:
简答题。(任选一题)选第()题: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过程的结束,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请结合具体事件谈谈涅赫柳多夫思想转变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
②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刚才离开议事室以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首席陪审员辩白说,“当时谁也没有反对。”“当时我正好离开议事室。”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说。“您怎么也会没注意?”“我万万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说。
首席陪审员说的“答案”出了什么问题?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答:
文化经典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下列选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张与子夏,一个张扬,一个内敛;一个做事常有过分之处,一个做事常有不及之处。孔子认为他们都不道。 |
B.子路问孔子,听到了道理,能不能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告诉他,要先请教父亲或兄长的意见,然后才能去行动。 |
C.冉求向孔子问起了子路问的问题,却得到不同的答案,这使公西华纳闷,他认为孔子对不同的学生可能有偏心。 |
D.孔子告诉公西华,冉求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前进;子路好勇逞强,所以要约束他,让他懂得后退。 |
请根据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你对因材施教与中庸思想关系的理解。
阅读下面选段,根据原著的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丁建阳、董卓之事”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曹操要问刘备这句话?之后在白门楼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与吕布之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答:
文化经典阅读(5分)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翻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则是干泽也②天下之民举安孟子要离开齐国,却又在昼地停留三天。由这件事可见孟子怎样的思想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