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阅读下面《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②;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 |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 |
C.孟子认为,真正![]() |
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2)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觉慧离家出走前做了哪些事?结果怎样?请简述这一情节。(《家》)
文学名著阅读
下列各项中,对
《家》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觉慧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请愿、罢课、散发传单、创办刊物等反对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高![]() |
B.他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他时常发脾气,骂了觉新,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觉慧帮助觉民逃婚后,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并说觉民再过半个月不回家,便将他永远赶出去,登报声明他不是高家的子弟。 |
C.《家》中的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
D.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长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觉民劝他忘汜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为自己是杀死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经觉民的劝解,他不断地重复着“我是青年”,“我是青年”,语气由领悟而至怀疑而至坚定,显现了年轻人在悲惨现实前的觉醒。 |
E.“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
简述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在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后,宝玉偷偷地去看望她,请简述这一情节。
2)请简述王熙凤的“调包计”。
文学名著阅读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香菱和丫头们玩闹的时候,新裙子被草地上的积雨弄脏了,众人一哄而散。宝玉知道了便赶![]() |
B.湘莲把祖传鸳鸯剑作为婚![]() ![]() |
C.园子里发现象征男欢女爱的绣春囊,王夫人命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痛骂了她一顿。在惜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私通的证据,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 |
D.黛玉听到宝玉定亲后一心只想速死。这天侍书来探望黛玉,雪雁又询问定亲一事,才知道是听错了,并说老太太仍要给宝玉和园子里的姑娘定亲,要“亲上作亲”。侍书的话,黛玉恍惚听明白,精神顿时清爽了许多,病也奇迹般地好了。 |
E.贾赦因欠了孙家五千银子,便作主将女儿迎春嫁给孙绍祖来还债。迎春性格善良懦弱无能,被好色酗酒嗜赌残暴寡恩的“中山狼”虐待。出嫁仅一年多,就被孙家折磨以致身亡。又值贾母病笃,众人不便离开,竟容孙家草草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