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毒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妥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器应是自由的。……议令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史在靛,全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和询问。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威廉·络莱斯顿
材料三:美国妇女为选举权上街请愿

材料四: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沦、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依据。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出现材料三图中所示的现象?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同点及其进步之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哪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得到哪些认识?

(6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帝建始元年……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汉书·五行志》
从现有的资料看,西汉400年间,沙尘暴的记录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据正史的明确记载,两晋155年间,“黄雾四塞”一类异常天气的记载就有8次之多,平均19.37年一次。……唐代289年间,沙尘暴共25次,平均11.56年一次。
——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图中的箭头和弧形虚线表示农耕活动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地图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依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以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河西走廊在绿洲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保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唐代在此地置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州(安西东南)、沙州(敦煌)。故《资治通鉴》称这里是“闾阎(民居)相望,桑麻翳野。”但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干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针对当时政治弊端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形成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情势不同”的主要表现;(6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中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并指出其实质。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的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4分) 这在当时的中国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重要政治制度
作用
政治协商制度


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认识?(2分)

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中,既有精神成果丰富的历史时期,也有综合实力特别强大的国家或地区.对其兴衰变化的分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文明”的概念,他指出,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之间早期文明中心出现了一大批思想伟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发生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构成人类文明的第一个轴心时期。中国、希腊、印度时代是三个著名的轴心文明,代表了世界文化的三个核心。“这个轴心位于对人性的形成而言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自它以后,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达到的一切”,“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东西方“轴心文明”的比较》
回答:
(1)从以下方面概括雅斯贝尔斯有关第一个“轴心文明”理论的基本观点。
大体时间:
主要标志:
历史地位:
(2) 以希腊文明为例,选择每方面的一项代表性成就填入下表。

代表性文明名称
政治文明
经济成长
思想发展

希腊文明



材料二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并联系史实说明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简答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的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中共十七大重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有何现实条件?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一大批艰苦创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模范,构筑了新中国的精神家园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复兴之路》解说词
回答:(1)依据材料列举“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
科学技术方面各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1960年代,新中国追赶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而这一时期,中国的近邻日本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国民收入在7年里增加了一倍。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行,使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猛增了一倍多。1968年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复兴之路》解说词
(2)二战后以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所学说明“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是怎样出现的?其为现代化建设提出
哪些创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