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奸劫弑臣》说:“世主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何以明之?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材料中体现出韩非子的主张是( )
A.君主要依法国 | B.人民要服从君主的绝对领导 |
C.君主要严刑峻法统治国家 | D.君主要以权威来震摄臣民 |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定 |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标准的运用要受到该社会制度性质的制约。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
B.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 |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
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 |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这一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
下图反映了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变化情况。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持续进行 |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 |
C.代议制民主改革完成 | D.工业革命和城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