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天下奚变?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上述言论出自( )
A.黄宗羲 | B.顾炎武 | C.王夫之 | D.唐甄 |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①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②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③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④“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来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 B.Zhuang Zhou | C.Meng Ke | D.Xun Kuang |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
C.重视民意 |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 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 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