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
A.天赋人权 | B.三权分立 | C.君主立宪 | D.社会契约 |
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建筑物”是指
A.总统制 | B.联邦制 | C.共和制 | D.邦联制 |
19世纪被一些人称为“发现年代”,下列不成为依据的是
A.达尔文提出的自然界进化规则 | B.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理论 |
C.亚当·斯密创立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 D.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
B.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曾在《堂吉珂德》第二部的作者献辞中,开玩笑的提到中国皇帝给他带信,要他到中国成立一所学院,皇帝委任他当院长。这一史料说明
A.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冲击了欧洲神学思想 |
B.康熙帝对西学非常热忱 |
C.西班牙作为文艺复兴发祥地的中心地位 |
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交流、影响与融![]()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