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
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拔乱反正 |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指出:“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以下各项是对“新的篇章”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中美关系的发展迎来了一帆风顺的新局面 |
D.为中美正式建交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说: 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你认为默克尔说的“最幸运”的原因应该是
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 | B.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
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 | D.德国揭开了国家统一的序幕 |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下列图片分别呈现了如下历史场景:1842年8月道光帝派钦差耆英、伊里布星夜兼程与英国人共同缔结‘万年和约’;1860年圆明园还在燃烧,奕带着咸丰帝的使命与列强缔结了“城下之盟”;1898年,李鸿章与英国人签订条约。上述历史场景均涉及
A.香港问题 | B.东北问题 | C.台湾问题 | D.西北问题 |
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A.司法主权 | B.关贸主权 |
C.军事主权 | D.领土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