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一次演说中谈到“世界上有许多人确实不懂,或者说他们不明白什么是自由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的根本分歧。让他们来柏林吧。……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关于演说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演说中的墙是指修建于1961年的柏林墙 B.演说反映了当时两种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 C.演说中的墙成为美苏冷战的标志 D.演说中的墙于1991年被拆除
《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式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
A.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 |
B.建议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
C.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
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盛赞康乾盛世有利发展 |
《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政府勒索敲诈资本主义企业 |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 |
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 |
打破贵族垄断权力,建立官员选拔机制是政治文明发展中的进步趋势,下列政治家中采取措施推动这一趋势的有 ( )
①周武王 ②汉武帝 ③伯里克利 ④华盛顿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 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 D.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
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 )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 B.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 |
C.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 | D.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