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该材料意在强调“此项制度”         

A.有助于推进社会公平 B.造成不切实际的学风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服务封建统治的本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

《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 B.制天命而用之
C.阴阳五行学说 D.封建等级思想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le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