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韶,字子相,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口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颎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①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解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驽蹇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谓秦王使者曰:“语尔王,我前令子相缓来,如何乃遣驰驿?杀我子相,岂不由汝邪?”言甚凄怆。使有司为之立宅,曰:“往者何用宅为,但以表我深心耳。”又曰:“子相受我委寄,十有馀年,终始不易,宠章未极,舍我而死乎!”发言流涕。因命取子相封事数十纸,传示群臣。上曰: “其直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寻,未尝释手。”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国公。
(节选自《隋书·王韶传》)
注:开皇,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年号,从公元581年至公元601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班:调回 |
B.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邑:奖赏 |
C.岂敢自宽,以速身累速:招致 |
D.往者何用宅为往:死亡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王韶受到隋朝皇帝财物奖赐的一组是
①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②取乱侮亡,正在今日
③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 ④支度军机,无所壅滞
⑤委以后事,几岁余 ⑥追赠司徒、尚书令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韶世代居住在京兆,年少的时候,就被人看重。后来武帝攻下晋州,因他进谏有功,武帝封授他为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 |
B.王韶性格刚直,使晋王广非常惧怕,处理政事都要向王韶询问,所以晋王广虽然做了金陵之长,但并没有做违反国家法令的事情。 |
C.开皇十一年,王韶鬓发渐白,年龄已到了六十六岁,虽然皇上鼓励他,但他清楚自己年老力衰,担心影响朝纲。 |
D.高祖对王韶的死去极为悲伤,不仅指责了秦王俊,而且还让有关部门给王韶盖了宅院,并追赠王韶为魏国公。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
(2)其直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寻,未尝释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
B.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力) |
C.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
D.虽又槁暴。(“暴”通“曝”,晒干) |
下列各句中有两个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声非加疾也 |
C.假舆马者 |
D.金就砺则利 |
E. 蚓无爪牙之利
F. 用心一也下列各组中一词多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寒于(比)水 / 善假于(介词,不译。引进作用)物也 / 取之于(从)蓝 |
B.而:君子博学而(表递进,并且)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表并列)行无过矣 / 终日而(表修饰)思矣 / 臂非加长也,而(表转折)见者远/ 锲而(表顺承)舍之 / 积善成德,而(表原因)神明自得 |
C.者:假舟楫者(代词,……的人)/ 不复挺者(……的原因) |
D.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 圣心备焉(语气词) |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曲中规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E.用心一也
F.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若)锲而不舍,(则)金石可镂 |
B.吾尝终日而思(索)矣 |
C.輮(之)使之然也) |
D.輮(之)以(之)为轮)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证明“君子善假于物”的一组是()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②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第一段五个比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
B.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
C.第三个比喻“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
D.作者在三个比喻的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行 衢 道 者 不 至 事 两 君 者 不 容 目 不 能 两 视 而 明 耳 不 能 两 听 而 聪 螣 蛇 无 足 而 飞 鼫 鼠 五技 而 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
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注释岁满:任职期满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②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许君焦、瑕 许:允许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削减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唯君图之 行李之往来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失其所与,不知.
根据《孔雀东南飞》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取:通“娶”,迎娶 |
B.其日牛马嘶 牛马:牛和马 |
C.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 |
D.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为诗云尔时时为安慰 |
B.非为织作迟 自名为鸳鸯 |
C.始尔未为久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
D.阿母为汝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及时相遣归 | B.会不相从许 |
C.嬉戏莫相忘 | D.仰头相向鸣 |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谢家事夫婿
A.谢家来贵门 | B.阿母谢媒人 |
C.使君谢罗敷 | D.多谢后世人 |
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言复来还
A.为仲卿母所谴 | B.徘徊庭树下 |
C.恐年岁之吾与 | D.又重之以修能 |
翻译下面—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节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①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②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公子)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①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②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③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④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⑤,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秦)秦伯纳女五人 ,怀嬴⑥与焉。奉匜(yí)沃盥⑦,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注:①叔詹:郑国大夫②姬:姓氏③离:同“罹”,遭受
④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⑤侪chái:辈⑥怀嬴:秦穆公的女儿。
⑦奉匜(yí)沃(wò)盥(guàn)〕:怀嬴捧着盛水器浇水给重耳洗手。奉,同“捧”。匜,盛水器。沃,浇水。盥,洗手。下列选句中加点的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文公亦不礼焉礼:礼貌,礼节 |
B.叔詹谏曰谏: 进谏 |
C.其生不蕃:蕃:昌盛 |
D.秦伯纳女五人:纳:进献,这里指秦伯送五个女子给重耳作姬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郑文公亦不礼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
B.君其礼焉吾其还也 |
C.既而挥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D.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夜缒而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公子逃亡至郑国和秦国时,郑文公与秦穆公对待晋公子的态度截然不同。 |
B.叔詹认为,晋公子的父母都是姬姓,但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
C.叔詹认为,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他是上天所开导、赞助的人呢。 |
D.重耳因为打翻的怀嬴送来的洗手的水,还生气地骂了怀嬴看不起自己,得罪了姬妾怀嬴,最后被秦穆公抓了关起来了。 |
翻译下列三个句子:(共9分)
(1)把上篇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
②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2)把课文中的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