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 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1)根据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2)根据材料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8~11,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判断图中索马里半岛的地形特征。
(2)图中丙区域湖泊众多,且多为深水湖,试分析该地湖泊的主要原因。
(3)描述甲、乙两地气候特征。
(4)当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时,就会产生浓雾,并对交通运输造成较大的影响。试分析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7月经常出现浓雾的原因。
(5)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图中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简析甲国A地区沙漠广布成因
(2)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
(3)乙国B平原水灾频繁。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分析当地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对比分析流经城市②的河流与锡尔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

读“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示意图”和“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经济指标”,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示意图

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经济指标(%)
(1)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与西部经济地带相比,最突出的优势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的人口密度约为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的 _____,分析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3)俄罗斯濒临三大洋,境内河流也较多,但其水运不发达,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国的运输业以 ______为主。(3分)
(4)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主要原因是:

(5)俄罗斯的东、西部地区以 _____山脉为界,西部地区甲地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乙地 _____,主要原因是。俄罗斯运输量最大的河流是 __________河.(5分))

图1为“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统计图”,图2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3为“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都市区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现象。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在图20中的________(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
(2)据图21、22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3)简述我国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

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

(4)图19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试根据图1相关信息填写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含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