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l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1)材料一中鲁迅先生对秦始皇的“焚书”政策有何评价?(2分)你是如何看待“焚书”政策的?(2分)
材料二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1分)这一观念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日:“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勿断断乎不可弃……”圣祖览(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O
(3)材料三中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什么决策?(1分)这一决策有何影响?(2分)
(4)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3分)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一)印度分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印度斯坦国家和巴基斯坦国家,两国都获得自治领地位;(二)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巴基斯坦包括西旁遮普、信德、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东巴基斯坦包括孟加拉和阿萨姆的一部分。印度联邦则由原英属殖民地其余行省组成;(三)在印度分治前,先解决旁遮普和孟加拉两省的划界问题,但两省是否一分为二由两省立法议会投票决定;(四)印度制宪议会也一分为二,归属各自国家;(五)授予土邦自由选择加入两个自治领中任何一个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可以保持与英国的原有关系,但不享有建立自治领的权利。
——“蒙巴顿方案”
请回答:
(2)印巴分立的原则是什么?这体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怎样的政策?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为何却以印巴分立的形式取得独立?
第一条第一款 自1947年8月15日起,应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分别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二款 上述两个自治领……称为“新自治领”……
第二条第四款 本条中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阻止印度土邦加入任何一个新自治领。
……
第五条 两个新自治领均应由英王陛下各指定一名总督,代表英王陛下治理该自治领。
请回答:上述材料节选自什么文件?
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述材料中的第二条第四款的内容后来引发了什么战争?
上述材料中的第五条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巴以问题是中东和平的中心问题。直到今日,巴以冲突问题仍未获得彻底的解决。结合下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图一:1967-1982年阿战争图二:以军入侵黎巴嫩图三:巴以和解按照1947年联大通过的决议,巴以分别建国。以色列国成立于何时?
耶路撒冷的地位非常特殊,它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这三大宗教分别是什么宗教?
戴维营巴以和谈无果而终,多边首脑会议也无大的建树。这说明了什么?
巴以之间争夺的主要战略资源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偏袒以色列?又为什么要斡旋巴以和谈?
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