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10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目前,国际上被认可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总量的标志性比例为70%。

材料二: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

消费
47.5%
资本形成总额
53.2%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
—0.7%


注:在正常的情况下,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应该是60%以上,不少发达国家在70%左右。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下列有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举措,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8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对外全文公布。规划明确了国家层面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功能定位,将全国划分为国家层面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材料二
为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配置,从全国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引导人力资源流动,这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开创了更宽阔的天地。对此,有人认为:“大学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原因。
(2)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11年4月7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成品油价格提高后,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国家将继续对种粮农民、渔业(含远洋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给予补贴,对出租车行业给予临时补贴。同时,国家明确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两公司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作用,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执行国家规定价格政策,以及囤积居奇、造谣惑众、合谋涨价、搭车涨价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进行各项补贴、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的原因。

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消除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请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结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