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
材料一:解决农业问题的最终出路靠科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健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材料二: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134票赞成、6票反时、1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税法于2011年9月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了社会公众对修改草案的意见,最后表决的个税法修正案将起征点由原定的3000元提高至3500元,“枕级”由修改前的9级调整为7级,以利于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辩证法知识,对国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加以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 贾思勰出生在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爱读书,特别是农业书籍。成年后的贾思勰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对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尤其是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于是励志撰写一部农业书籍。他亲自参加农业生产,批判性研究前人著作,创造性地探索遗传、变异的关系和人工杂交、定向培育原理,开发出许多农业新品种。晚年,贾思勰全身心梳理总结自己收获的知识经验,撰写了综合性的农业宏伟巨著《齐民要术》。
材料二“古有《齐民要术》,今有系列农学专著。”为撰写这套专著,近500位顶尖农学家走遍山东所有农业生产基地,实地考察新时期条件下每个地方的气候、水土、种苗、肥料饲料、生产技术等各种生产因素的变化,精确记录、对比分折、系统总结各项考察和试验数据,纠正古代农业书籍中的不妥说法,极大丰富发展了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这套十年一剑的专著涵盖粮食和经济作物、林果蔬菜、家禽家畜、蜂蚕水产等十大农业生产领域,被誉为“当代的《齐民要术》”。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贾思勰能够撰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3)材料二是一篇介绍农业科技成就的报道,请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主旨,为这篇报道添加一个不超过16个字的标题。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已经大步迈进了关键的2015年。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拦路虎”,惟有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才能推动科学发展。为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进一步提出系列改革措施:取消一切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继续推进科教文化、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努力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材料二 不折不扣推进改革要有攻坚克难的意志和智慧。从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将“四个全面”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改革的决心和自信,展示了鲜明的领导力和厚重的历史担当。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论依据。并分析说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举措体现的政策取向。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承载落实“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历史担当。
材料一 随着北京地铁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客流量的激增,人满为患、运营亏损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使“2元任意坐”的超级廉价地下公交时代不得不划上历史句号。2014年10月28日,北京公交价格调整听证会通过了以“普遍上调、适当加大投入、调整公交补贴方向”为主导思想的地铁票价上调方案,对此,受访市民普遍表示能够理解,但又疑虑重重,难以接受。
材料二 听证会上,部分听证代表表示,突然将实行了7年的“2元通”票价大幅上调,容易突破公众的心理底线,引发不满情绪。面对市民的疑虑和不满,地铁票价不应该“一涨了之”,政府必须有效履行“加大公交投入”的承诺,有效调整公交补贴的方向,有效改善地面公交系统为地铁分流。并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常态化公式,综合考虑运营成本、CPI、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建立地铁票价动态调整机制。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北京市政府上调地铁票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北京市政府如何正确进行决策,才能消除地铁票价上调后市民的疑虑。
(3)结合上述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指出建立地铁票价动态调整机制符合的方法论原则。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分化、思想多元、信仰荒艽矛盾凸显等新形势,十八大报告首次高度凝炼了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2014年9月,中央组织召开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以树立价值观自信为主题,指出树立价值观自信事关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树立价值观自信需要以经济自信为强大基础,以政治自信为有力支撑,需要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理念为丰厚滋养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以坚持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推进为重要方针.拓展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阅读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时期为什么必须树立价值观自信。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如何有效地树立价值观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