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附加题:我国“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下表空格内填写恰当的内容。(10分)

“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
政治生活依据
中共中央作出决议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提出《建议》。

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广泛征求和吸取各方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十二五”规划正式草案。

“十二五”规划草案要提交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审议讨论,最终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30多年前,作为“改革原点”的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分田单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10多年前,随着城镇化加速,小岗村又开始“土地流转”,实行土地集中经营。土地“由分到合”,推动了农业规模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展开,家庭农场不断涌现。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安徽经验”一次次走向全国。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小岗村土地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人口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等情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延迟退休政策将在“十三五”期间出台。因为关系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延迟退休政策仍在反复研讨和斟酌。很少有一项公共政策的酝酿和讨论,能够像延迟退休政策这样,在公众中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1)结合材料一,分析2010年以后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相关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众积极参与延迟退休政策的酝酿和讨论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正日益走进我们的政治生活。在网上,只要达到法律允许的参政条件,有条件上网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人们在互联网上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评论,聚合某种愿望或诉求,凝成某种舆论,从而形成网络民意,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对民主政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1)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互联网+政治”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指出,要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让政府贯彻“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此奖打开了中医药科学的大门,进一步肯定了中药在国际医学上的重要位置。这项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痛苦方面所带来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祝贺。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重视医药科学发展的原因。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理由。
(2)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及其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