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请回答:
(1)  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不能照抄原文)
(2)  根据材料三,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3)  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请你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美国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表。(单位:%)

财政支出项目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国防、对外军援、退伍军人补助
38.0
28.2
22.0
社会保障、收入保障、保健、住宅和社区发展
18.1
24.9
33.4
教育
13.8
17.8
17.0
卫生、公安、文化
4.7
5.2
4.1
运输
7.3
5.8
5.4
空间研究、自然资源、农业、邮政补贴
4.9
4.8
4.2
一般性政府开支
5.5
6.8
5.6
利息
5.5
4.7
7.1
对外关系与援助
1.6
0.9
0.2
其他
0.6
0.9
1.0

材料二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三 苏联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立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中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社会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各自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推出这种举措的原因和目的。(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8分)
(3)在材料三中,苏联政府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特点?它与英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规定有何差异?(4分)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今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 3月)
材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 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现代化的前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6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的书本式的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梁启超等人通过《时务报》把他们的思想诉诸社会,左右舆论,“以笔舌倾动人主”,“借报章鼓簧天下”,在各界人士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胡思敬在《戊戌履霜录》中说:“自时务报出,张目大骂,如人人意欲所云,江淮河汉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
——摘编自沈继成《梁启超与〈时务报〉》
材料二 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先进知识分子把这次斗争看作是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摘编自郑丽平《思想解放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可以说,由于现代化的属性决定,思想解放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
——摘编自杜艳华《思想解放助推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时务报》的特点。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效仿欧洲文艺复兴的,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以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
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材料二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二中议会对国王的态度如何?
(2)上述材料反映英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二月街垒战中产生出来的临时政府,按其构成成分必然反映出分享胜利果实的各个不同党派。它只能是各个不同阶级间妥协的产物,这些阶级曾共同努力推翻了七月王朝,但他们的利益是互相敌对的。临时政府中绝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材料二 我们占领第八区市府的公民,要求: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在国家的扶助下自由结合的劳动协作社。
——巴黎第八区工人起义宣言(1848年6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二月街垒战”指的是法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建立了什么政权?
(2)材料二中的起义者提出了什么口号?起义者的要求反映了什么?你怎样评价这次起义?(3)材料一中对临时政府的分析与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