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2004年1月底,胡锦涛主席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指出:“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伟大民族,虽然分处欧亚大陆两端,相距万里之遥,但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19世纪以来,西学东渐,法兰西文明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法国大革命为近代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带来了重大启迪。”
结合相关知识与材料回答:
(1)18世纪,法国社会发展曾处于欧洲大陆领先地位,在思想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在法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近代发生的哪些重大事件体现了为近代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带来了重大启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 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 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健是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为什么?
(3)你对今天的改革有什么认识。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
全国耕地面 积(亿市亩)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
春秋战国 |
91(全国) |
614.8 |
2.3 |
94% |
||
秦汉 |
117(全国) |
1 048.35 |
5.72 |
94% |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 215(南方) |
1 167.7 |
3.85 |
1.925 |
1.925 |
90% |
隋唐 |
124(北方) 328(南方) |
1 450.92 |
6.42 |
3.21 |
3.21 |
90% |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 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 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对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
(3)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3 分)
材料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分,中国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阅读上图,概括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