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70年代初,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并因此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
|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
|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
| 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持续增长 |
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范围广、危害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激化 | B.自由放任政策影响政府调控 |
| C.金融市场混乱导致经济崩溃 | D.法西斯势力兴起并推波助澜 |
在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却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
| A.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本质 |
| B.罗斯福所率领的反对党的抵制作用 |
|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 |
| 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指( )
| A.市场的自我调节 | B.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
| C.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 | D.政府大量发行纸币 |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球,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 | 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
| C.世界市场的作用 | D.“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
阅读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统计表表格说明的问题有( )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①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争夺
②各国对经济危机干预不断减弱
③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