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 )
A.环境承载力 | 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 | C.人口容量 | D.人口合理容量 |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水稻种植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混合农业 |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
B.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高 |
C.市场和饲料是形成该农业类型的主要因素 |
D.经营方式多为国有大型农场 |
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有可能分布在
A.澳大利亚 | B.泰国 | C.阿根廷 | D.美国 |
下图为印度某城市(由西至东相距25千米)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统计。读图回答5—6题。图示甲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合理的解释是
A.位于城市中心,为市政中心广场 | 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利房地产开发 |
C.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 | D.位于郊区,只适合电子工业发展 |
根据乙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的关系可判断,应属于
A.中心商务区 | B.住宅区 | C.工业区 | D.文化区 |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3-4题。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
C.海拔比甲地低 |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
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范围是
A.100<T<150 | B.50<T<150 | C.150<T<200 | D.50<T<100 |
如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1~2题。该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A.23° | B.43° | C.47° | D.57° |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一项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工程建设也产生了大量的移民,如何安置库区移民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峡地区长期以来土地过度开垦,人地矛盾尖锐,围绕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为了妥善安置好库区百万移民,政府采用了原库区居民就地后靠与外迁相结合的方案。据此回答21~22题。三峡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A.环境容量不足 | B.安置的资金严重不足 |
C.乡土观念强,不愿搬迁 | D.人口文化素质低,影响搬迁工作 |
三峡移民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是( )。
A.生活水平提高问题 | B.就业问题 |
C.耕地问题 | D.住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