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
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 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支援西部建设 |
C.四川人口支援沿海地区经济建设 | D.人口迁移和流动主要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
读图5-25,P地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判断18~19题
18. P地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19.P地自然带为()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草原带
图5-24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
A.5°N B.25°N
C.35°N D.45°N
16.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17.关于该山地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
B.以南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
C.以南可人工栽培橡胶,以北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D.以南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以北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图5-23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做12~14题。
12.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13.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
14.图5-23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
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
在图5-21中,AC线段地跨三个国家,完成8~9题。
8.A地的气候特征是 ()
A.最冷月均温<0℃
B.各月降水量大致相当
C.具干湿两季
D.终年高温多雨
9.关于AB两国正确的说法是()
A.A国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
B.A国是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
C.B国北部山地山麓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东南季风的强弱,易使B国造成洪涝或干旱
读图5-20阿尔卑斯山脉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若甲地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则其名称为
A.亚热带常绿硬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林带 D.热带雨林带
某天,一股暖湿气流按A、B、C、D、E的顺序,越过阿尔卑斯山脉,空气中水汽在B处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5.可能形成丰富地形雨的范围是 ( )
A.A-B B.B-C
C.C-D D.D-E
6.比较一下上述五点的气温差异正确的是
A.A<B B.B<C C.C>D 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