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
增加值 |
比上年增长 |
占GDP比重 |
2006 |
5123亿元 |
17.1% |
2.45% |
2007 |
6412亿元 |
25.1% |
2.6% |
2008 |
7630亿元 |
18.9% |
2.43% |
2009 |
8400亿元 |
10% |
2.5% |
2010 |
10347亿元 |
23.2% |
2.6% |
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
材料二:根据《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到2015年,通过 “文化大省”建设,使我省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示范区域。按照“一核三极七心四带”的总体布局,把杭州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推动形成宁波、温州和浙中城市群三大文化产业增长极,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会展、文体休闲娱乐、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
材料三:浙江悠久的历史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还是艺术创作、产业发展、遗产保护,敢为人先的浙江都走在前列。浙江宋城集团充分利用、挖掘杭州的南宋历史文化资源,创新经营机制,经过十几年的精心探索,打造了“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深度融合的经营模式,实现高盈利与高增长,2010宋城股份成功上市也被新华社评为十大新闻,名列榜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3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省推动“文化大省”建设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浙江宋城集团的成功实践给各地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哪些哲学启示。(7分)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建设,是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打造海湾型城市的重要举措。
◇2001年2月厦门市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市政府提交的《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东通道建设目标。
◇2005年4月厦门东通道正式开工。
◇2010年4月26日,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正式建成通车。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什么职权,并简要说明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的关系。
(2)翔安隧道的通车将极大地促进厦门城乡统筹发展。请指出中共厦门市委正着力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事例1个,并说明其政治生活理由。
中国低碳经济展受制于能源结构、资金技术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发展低碳经济,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品牌,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只进行简单加工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
针对上述问题,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三项解决方案并阐述其依据。
2010年4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四国政治体制、发展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不尽相同,却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这充分证明了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历史文明可以相互借鉴,不同文化传统可以相互交流,顺应了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时代特点。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在文化交流、借鉴中应该怎样做?
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2009年12月,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履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维护和平稳定》的重要讲话,表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一道,为创造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成就作出更大努力。
(1)从成员性质和地理范围的角度分别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类型。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现行《选举法》进行修改。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10年3月5日开幕,会议的一大看点是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党的十七大提出逐步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选举法的修改工作,使党的主张依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其核心内容是拟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以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届时,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将迎来“同票同权”的新时代,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