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现行《选举法》进行修改。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10年3月5日开幕,会议的一大看点是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党的十七大提出逐步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选举法的修改工作,使党的主张依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其核心内容是拟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以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届时,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将迎来“同票同权”的新时代,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民主集中制原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全会指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十七后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材料三: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A省省长发布了《致A省网民的一封信》。信中表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使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平等沟通成为可能,欢迎网友“拍砖”、“灌水”。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党在拟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2)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应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
(3)有人认为,政府允许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就能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请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公推直选”是近10年来党的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也是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中一种新的选举民主模式。它是指把党委直接提名和委任变为在党组织领导下,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和委员。
材料一:2010年9月,南京市委对一年前“公推直选”(试点)产生的363个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进行评议。结果显示,新一届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工作让党员、群众满意,“公推直选”制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材料二:“公推直选”得到了党员群众的认可,但“公推直选”如何操作?程序如何设置?这一选举方式的评议、质询和考核等监督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确保真正把这种权利交给基层党员。
(1)阅读材料,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公推直选”这一制度为什么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完善“公推直选"这一选举方式。

材料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我国,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今,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技术已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低破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闭幕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中国建设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评价。近期西方舆论“捧杀”中国的势头甚嚣尘上,片面夸大中国的卖力和影响,频频抛出“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对此,我国政府多次指出,中国是一个十分负责任的国家。但是,这种责任绝不是一种被强加、依附于别国的所谓责任。我们的责任明确而清晰:共担责任、责任均衡。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启动“低碳产业新引擎”的意义。
(2)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如何坚持自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相统一的。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用电价格低于供电成本。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兼顾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2010年 10月,国家发改委就《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大家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各地的电价调整方案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论证,提高方案的科学性,严格履行听证程序、报批后实施阶梯电价。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行阶梯电价对社会生活、生产的影响。
(2)用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就实行阶梯电价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依据及其意义。

(14分)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与2008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数据比较

年份
毕业生总人数
当期就业人数
自主创新比例
2007年
495万
371万
1.2%
2008年
559万
417万
7.6%


材料二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了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而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这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8分)
(2)请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几点合理化建议。(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