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
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
A.老子 | B.荀子 | C.韩非子 | D.朱熹 |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
D.荀子发展的儒家思想 |
《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 |
B.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
C.废长立幼是宗法制的核心 |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