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在苏州已有潮商的会馆,其《潮州会馆记》碑文中写到“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敬祀灵佑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兼设客厅厨舍。凡岁时伏腊,祝厘受祉,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会馆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特点 | B.此会馆成为潮州商人联系的纽带之一 |
C.潮商推崇儒雅之气 | D.会馆是商人祭祀的场所 |
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二者的分歧反映了
A.统治者革命与改良之争 | B.资产阶级内部的政体之争 |
C.咨议局职权大小之争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兴起推动世俗文学发展 | B.八仙是百姓心中神仙的顶级代表 |
C.文学故事成为道教传播的载体 |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价值观改变 |
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 B.贵族政治 | C.家国一体 | D.君主专制 |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内容体现了
①伏尔泰的政治理论②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
③卢梭的政治理论④狄德罗的政治理论
A.①③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