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的消费者。对这种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 B.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 C.资本主义在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 |
| D.这些破产的手工业者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劳动力 |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事业的发展。“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龙首渠 | D.成国渠 |
汉代我国古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
|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了()
|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
| B.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
|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