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 B.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
| 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
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A.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产品过剩 |
| B.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尖锐 |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
|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夕 |
下图为英国历史上申请专利数的变化状况。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立宪制确立 | B.工业革命的发展 |
| C.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线路开辟 |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
| B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 C |
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
2006年美国《思想之林》杂志评选“十大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家”,意大利以头名入选。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其入选依据不应包括()
| A.这里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之地 |
| B.意大利走在地理大发现的前列 |
| C.起源于此的文艺复兴运动改变了世界 |
| D.在法律、文化、宗教等领域,古代罗马创造了现在的“西方社会” |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 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 B.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
|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