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 |
|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 | 
|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 
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 
| B.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 
|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 
| D.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 
|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 
| C.两者都含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有色素 | 
|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 
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含15N尿苷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 | 
| 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 
| 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属于孟德尔的假说 | 
| D.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两个含15N的精细胞 | 
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把口腔上皮细胞直接涂抹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
 C.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把苏丹III染液滴到载玻片的花生子叶薄片上,并用清水洗去浮色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 会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小 |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 
| C.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 
| D.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彼此间相互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