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 一 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都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快速的共同因素是
①正确路线的指导 ②经济体制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吸收和运用 ④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B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C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D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他”把自己为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作的探索,描绘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他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他”是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到:“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民族工业产生、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