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 一 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都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快速的共同因素是
①正确路线的指导 ②经济体制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吸收和运用 ④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西方人有一个说法,叫做“墨菲效应”,你走错了第一步,就会不自觉也会再走错第二步,倒霉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祸不单行。历史选择一旦错误,就会产生连锁效应。甲午战争的失败,恰恰是中国“墨菲效应”的开始。下列有关甲午战争说法正确的有()
A.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的确立 |
C.中国失败是因为与日本实力相差悬殊 |
D.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对材料内容中的“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政体在实质上与雅典的民主制相同 |
B.美国政体吸收雅典直接民主实现了它的“有限政府”的理想 |
C.美国吸收了雅典与英国政体的优点把它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 |
D.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
六月甲戌,太宗为尚书令,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尚书右仆射,相国府司马刘文静为纳言,隋民部尚书萧瑀、相国府司录窦威并为内史令。材料中的叙述的政治制度()
A.是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地方管理机构 |
B.表明当时出现了近代的分权思想 |
C.使中央各部门及官吏之间互相牵制削弱了君权 |
D.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 |
毕加索对于绘画和自身使命有着清醒的自觉,他说:“你得(用绘画)去唤醒人们,你得去革新他们判断事物的方法,你得去创造他们没有接受过的形象,让他们口吐白沫,强迫他们去明白他们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这实际上( )
A.要求重新认识传统绘画的功能 | B.肯定了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 |
C.主张绘画者应尊重社会现实 | D.表达了其对法西斯的不满 |
2014年5月12日海外网报道,《纽约时报》中文网l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也就是19世纪美国向欧洲发出的“别碰这个半球”的告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
C.中美实行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 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