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立法权外,作者认为的国家权力主要还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以上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阅读下列表格:

请回答:
(1)结合封建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分析商鞅变法对封建主义经济模式形成的影响。
(2)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原因。
(3)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体制)作了哪些调整?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僵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对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内涵。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你觉得材料一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并可信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顾炎武《郡县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因信称义”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中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2011年是莎翁诞辰四百四十七周年,以“永远的莎士比亚”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缓缓拉开序幕。
下图即是演出的莎士比亚喜剧作品巅峰之作《仲夏夜之梦》,该剧也是莎士比亚最富幻想色彩的浪漫情调喜剧。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莎士比亚流传至今的三十七部作品中,这部喜剧独树一帜,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历经数百年久演不衰,是一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爱情喜剧。

材料2: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时代精神?依据是什么?
(2)材料2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