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14分)某地中学生网吧上网内容调查情况表
内容 |
聊天、 游戏 |
浏览不健 康网站 |
查阅学习 资料 |
看电影、 听音乐 |
其他 |
比例 |
50% |
15% |
20% |
10% |
5% |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8分)
(2)对于互联网存在的弊端,假如你是政府官员,你应该如何治理?(6分)
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带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请问: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
材料一美国商务部于2010年4月9日作出终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
29.94%至99.14%的反倾销税。该调查最早开始于去年4月,涉及中国相关产品总金额高达27亿美元,是美方对我最大规模的双反调查之一。同时,中国是遭美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材料二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0年5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对话的主题为“确保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讨论多个议题,包括促进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等。
(1)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谈谈你如何看待美国对我国的反倾销。
(2)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角度,分析中美进行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必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旱魃逞凶、
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
灾难导致部分灾区农业减产。
材料二当玉树地震发生后,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灾区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
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截至5月8日,中央财政下拨青海抗震救灾资金7亿元人民币,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学校复课、损毁设施修复等方面。
材料三自然灾害用频率发出警告: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与自然矛盾日益
凸显。我们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应该是自然的朋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1)减灾意味着增产,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量,就等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防灾减灾不仅更经济,而且更人道。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应该如何有效减少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财政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人类应该如何成为自然的朋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材料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全球范围内的行业翘楚,一贯秉承“对资源的尊重和节省,对环境的珍惜和负责”的企业文化。该企业通过调整热回收系统的运行时间,大大节约了蒸汽的使用量及冷冻水的用量。建厂之初,该公司就建设了空调冷凝水收集系统、超纯水回收系统等多套回用系统。每天可回收2000吨制程排放水,夏季每天回收100吨空调冷凝水,在经济上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材料二:开发区有一道“绿色门槛”,区内的企业都要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循环用水的技术。如果企业不能节能、节水、节地,开发区环境保护部门将实行“环保一票否决”。这从源头上把住了资源利用关和环保关。
材料三: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公司成功的秘诀。
(2)请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开发区环境保护部门设置“绿色门槛”的依据。
(3)请结合材料三,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解读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