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选修 3——国家和国际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在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1)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表现党对国家事务的-------。   (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科学领导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如何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胡锦涛同志说:教育的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呼吁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考试时,要提倡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如果孩子的答案超过预定的答案,只要有一定道理,就应该鼓励和肯定,以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1)下列选项属于个体发散思维技法的有———。
①检查表法 ②头脑风暴  ③列举法 ④信息交合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发散思维的特征有哪些?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世界排名第七,文化竞争力指数在世界排名第二十四,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辨析: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材料一 为继续帮助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稳定岗位,保持积极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09年12月16 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1)政府为什么重视就业工作?(6分)
(2)请你就如何实现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合理的建议。(12分)

【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A[经济学常识]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1)上述材料反映了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哪些基本观点?
(2)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评析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观点。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的“全国有色人种协会”就不断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控告一些州的“种族隔离法”违宪。1954年最高法院在布朗案中,裁决“种族隔离法”违宪。
2010年初,在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来临之际,富国银行和美国商会等为了防止国会的金融监管改革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游说国会方面投入了51300多万美元。
(1)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治现象?
(2)简要评析美国的这一政治现象。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徼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2007
12.4
9.6
15.8
5.8
2008
8.6
8.2
13.2
5.2
2009
10.1
8.7
13.7
5.4

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