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海洋地理】依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索马里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极度贫困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3%。加上内战和大旱,1991年以来粮食几乎全靠国际救济。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活动猖獗,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严重威胁国际航运业的安全。
材料三:索马里沿岸洋流随盛行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北印度洋盛行强大的西南季风,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去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索马里半岛的深水盆地中升起较为冷的、含盐量较低的水团来补偿表层水,成为上升补偿流。
(1)判断夏季L洋流的方向,并分析其性质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分析索马里海盗猖獗的主要原因。
【自然灾害与防治】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列柱状图反映了我国1950—2009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干旱灾害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⑤对应的地区,并说出判断理由。
(2)针对我国旱灾损失严重的国情,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环境保护】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材料二:2009年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的数量分布图。

(1)目前,美国、中国的CO2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A~B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B—C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
⑵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双选)()

A.航天工业 B.煤炭工业 C.钢铁工业 D.微电子工业

⑶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当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可持续发展。
⑸列举你日常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做法______ 、______。(列举两例)

今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会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
材料一 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和举办时间

届数
26
27
28
29
举办地
亚特兰大
悉尼
雅典
北京
举办时间
1996年7月19日至8月4日
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
2004年8月13 日至29日
2008年8月8日至24日

A材料二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城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1)上图代表的四个城市分别为

(2)26-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露天赛场日均温最低的是第______届奥运会,说明判断理由是什么?
(3)说明①、③两城市气候类型及成因差异
(4)比较①、③两城市气候特征有哪些差异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角②的度数是,平面③的名称是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双选)
A.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4)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有:(双选)
A.我国大部分地区逐渐进入少雨季节
B.我国北方春回大地,春天悄然而至
C.我国北方森林已经秋风起,秋叶落成堆 
D.东莞大岭山荔枝挂满枝头
(5)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是。(双选)
A.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所需的时间减少
B.北纬20°纬线成为北回归线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作回归运动  
D.赤道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最新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风带情况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高原季风剖面示意图

(1)分析图甲,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的位置的不同之处是 ,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乙,A、B之间的风带名称是     
(3)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根据题目材料和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备选项目中找出对应图中①②③④的内容。

     ,②     ,③    ,④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季风区
(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读下面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完成(1)—(5)题。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忍不拔性格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1)作者文中描述的地点位于()
A.青藏高原 B.天山北麓
C.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
(2)“千脚落地式”的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3)根据当地环境推测,该地村落多为()
A.集聚式 B.散居式
C.规则式D.多边形
(4)该地村落的规模应是()
A.较大 B.较小 C.集市 D.城镇
(5)该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
A.带状 B.团状 C.多边形 D.方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