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
| 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
|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 |
|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则的体现 |
|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利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
|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
|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
|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
|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堂,毁木主,入金陵以后,又曾大规模搜书和焚书,“在秦始皇之后,像这样恣肆地践踏孔孟的事是没有先例的。”之所以出现材料的情况,原因最可能是
| A.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
| B.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 C.使农民彻底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 |
| D.说明上帝具有唯一神圣的地位 |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
|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
|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
|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