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甲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比较后回答:

(1)图甲乙两地所在的(南、北)半球是甲是        半球,乙是      半球。
(2)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华北地区正种小麦   B.江淮地区正收花生  
C.三江平原正收小麦    D.阿根廷正收棉花
(3)乙地若位于非洲大陆西岸,则沿岸的洋流名称是      。
(4)乙地可能位于下列的哪一地区 (    )                        
A.亚马孙平原   B.沪宁杭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湄南河三角洲
(5)甲地若位于大陆东岸其自然带名称是           ,若位于大陆西岸其气候类型则是                   
(6)乙地若位于亚洲则其气候类型是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长江水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仅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请对比简要分析成因。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全国各地均可能发生干旱,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损失的50%左右。下图为我国1951-1991年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我国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中国干旱灾害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⑶图中A、B、C三地什么季节旱情最严重?并分析其成因。

我国地理条件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阴影表示哪种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分析形成该气象灾害的共同原因。
(2)阐释图b发生的地理现象及原因。

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能源丰富区;乙为我国某时期平均降水pH<5.6的地区,防治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分布区几乎不重叠,说明了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即

A.降水量悬殊较大 B.工矿、人口分布稠稀明显
C.热量条件差异大 D.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大小不同

(3)简述丁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减轻该种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
(4)图中丙气象灾害名称是________,发生在______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请简述该气象灾害对西藏和云贵高原影响较小,不易侵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的原因。

读下图中的甲、乙、丙三幅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⑴丙图中的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区降水特征的依次是______和______。填表比较两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

地区
水文特征
形成原因






(2)甲、乙两地区中,旅游业发达的是______,分析其发达的原因。
(3)甲、乙两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何不同?
(4)比较甲、乙两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差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