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每题3分,共12分)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迁白起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王欲使 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厚币:带着厚礼 |
B.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益:增加,多 |
C.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隙:隔阂 |
D.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怨:埋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如因而割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B.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C.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见犯乃死,重负国 |
D.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白起“善用兵”的一项是( )
①白起攻魏,虏三晋将 ②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
③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 ④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⑤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 ⑥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王四十八年,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苏代凭借巧妙的外交辞令说服了秦国丞相应侯,解除了韩、赵两国灭亡的危机。 |
B.秦王派王龁统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打算让武安君赴任,武安君不肯;于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不肯赴任。 |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刻画了白起杰出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其嗜杀成性的性格缺陷,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
D.居功自恃,不能正确处理与应侯的矛盾,不能顺从秦昭王是导致白起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文本流露出作者对白起悲剧结局的深沉慨叹和惋惜之情。 |
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1)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2)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②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泪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新唐书•卷二〇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异:与自己不同 |
B.帝欲官白官:使……做官 |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辟:征召 |
D.还寻阳,坐事下狱坐:因为 |
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3分)
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⑤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喜欢纵横之术以及击剑之技,崇尚侠义精神,轻财重施,好饮酒。 |
B.李白才华卓著,得到了贺知章的赞叹,并被举荐于唐玄宗,深受玄宗赏识,但仍不改狂放不羁的性情。 |
C.李白游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 |
D.安史之乱后,李白屡遭困顿,兵败后险被诛杀,又曾锒铛入狱;后来代宗要召他做左拾遗时,他已经去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5分)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5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B.岛不识,因作色项公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C.所交悉尘外之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樊於期乃前曰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岛沉醉于诗歌创作”的一组是()
①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②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
③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④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⑤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⑥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土,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
B.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刘栖楚将贾岛关押一夜,而韩愈爱才惜才,非但不加责怪,还与他交好,共论作诗之法。 |
C.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受到了贾岛的轻蔑。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 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因对方衣着光鲜是富贵之人,就 报以轻蔑态度。 |
D.贾岛以苦吟著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苦吟的表现。每到 |
除夕之夜,他都要取出一年所作,焚香再拜,酹酒祝之,痛饮长歌,表现出
他对诗歌创作的痴心。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
(2)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父葬水洛城,因徙焉。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于隶泾原军。政和中,夏人犯边,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从讨方腊,破之;及击河北群盗,累功权泾原第十将。靖康初,夏人攻怀德军,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擢第二副将。
绍兴元年,金将没立自凤翔,别将乌鲁折合自玠、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乌鲁折合先期至,阵北山索战,玠命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没立方攻箭菩关,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
始,金人之入也,玠与磷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间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外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将士皆感泣,愿为用。张浚录其功,承制拜明州观察使。居母丧,起复,兼陕西诸路都统制。
全人自起海角,狃常胜,及与玠战辄北,愦甚,谋必取玠。娄宿死,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
玠与敌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屡汰冗员,节浮费,益治屯田,岁收至十万斛。又调戍兵,命梁、洋守将治褒城废堰,民知灌溉可恃,愿归业者数万家。九年,金人请和。帝以玠功高,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陕西玠、成等州皆听节制。遣内侍奉亲札以赐,至,则玠病已甚,扶掖听命。帝闻而忧之,命守臣就蜀求善医,且饬国工驰视,未至,玠卒于仙人关,年四十七。赠少师,赐钱三十万。
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
(选自《宋史·吴蚧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擢:提拔
D、度其困且走度:估计
C、民知灌溉可恃恃:依靠,依赖
D、且饬国工驰视饬:整顿,整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未至,玠卒于仙人关/乃设九宾礼于庭 | B.张浚录其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C.帝闻而忧之/蟹六跪而二螯 | D.设伏于神坌以待/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下列句子中,表现吴玠“抗金”的一组是( )
①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②将士皆感泣,愿为用③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④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⑤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⑥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玠年少时沉静有志节,善于骑射,读书能通晓大义。未成年时,凭良家子弟的身份隶属泾原军。 |
B.宋绍兴元年,金将没立和乌鲁折合准备会师和尚原,吴玠命令诸将领坚守营垒,拒不出战。并击退了没立部,使会师计划失败。 |
C.吴玠在任期间,征调戍兵,修复水堰,百姓才知道依靠灌溉生活可以富足,愿意以此为业的达到数万家。 |
D.皇帝赵构因吴玠功劳极大,给他很高的礼遇。听到吴玠病重的消息,皇上赵构非常担忧,并且命令太医赶快去给他看病。 |
(1)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寻阳。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③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④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 ?”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
【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名。②到彦之:人名。③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其子孙夺取曹魏政权称帝。④道家: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主张自然无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社会上影响巨大。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罪吊人吊:捆绑,捉拿 |
B.以降者妄,斩以徇徇:巡行示众 |
C.义康矫诏召入祖道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饮宴送行 |
D.有似鹪鸟集船悲鸣集:聚合,会合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檀道济是朝廷“万里长城”的一项是
①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②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③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④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⑤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②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檀道济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兄姊和顺细心,受到人们的称赞。 |
B.宋武帝刘裕创建大义,檀道济与其兄檀韶、檀祗等跟随平定京城,都参与了武帝建武将军府的军事活动,多次升迁官至太尉参军,封为作唐县男。 |
C.元嘉八年,到彦之从魏国入侵,已经平定的黄河以南地区,后来又失去了。檀道济虽取得三十多次胜利,但终因粮草不济,突破重围,全军而返。 |
D.檀道济战功显赫,威名远扬,手下将士身经百战,刘义康担心文帝死后他难以驾驭,在文帝生病时,假托文帝之命将其抓住,连同几个儿子一起杀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2)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月半 | 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断:阻绝 |
C.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 | D.踞虎豹,登虬龙虬龙:指山上龙形巨石 |
下列各句划线的文言词中,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A.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C.是故事修而谤兴 | D.而后可以动于险 |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予乃摄衣而上②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
B.①霜露既降,木叶尽脱②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
C.①盖二客不能从焉②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
D.①归而谋诸妇②冠胄衣甲,据兵而寝 |
将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