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2010年l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后,又一路“飞”到美利坚,登上了《纽约时报》。专家认为“给力”和:“不给力”这两个词在民众中人气飙升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社会的活力和民众的创新意识,人们正在试图用这种更为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这表明                   
①网络新词是对社会存在的创造性反映     ②网络新词揭示了事物间的本质联系
③网络新词是人内心需要的语言表达      ④互联网有自己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学习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利与义务”这一节课,同学小东在网上搜索到以下素材。
①某中学生通过网站对本地政府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
②一些村民通过网上电子举报信箱对当地镇政府的腐败行为进行举报。
③某选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投下神圣的一票。
④某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在运动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若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A.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B.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C.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D.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②履行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前提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能履行义务④履行义务必然要享受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政务微博、微信被称为联系百姓的“直通车”“民心桥”。公民通过新闻媒体登“车”上“桥”,守望好公共家园,应该
①积极行使政治自由权,在媒体上表达自己的所有观点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做到实事求是
③切实履行公民义务,遵守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④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行使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4年8月7日,网信办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名注册,新闻公众号需取得资质,对时政新闻发布设限等。这说明

A.公民的政治自由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B.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应受到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D.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法有望解决民告官“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这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A.政治保障 B.物质保障 C.法律保障 D.制度保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