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②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③某基因的频率即该基因在种群个体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④每一个基因都包含特定的碱基序列,具有特异性
⑤人体内的肝脏细胞和成熟红细胞所含的基因相同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只有③ | D.只有④ |
不属于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过程的是()
A.用一定限制酶切割质粒露出黏性末端 |
B.用同种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露出黏性末端 |
C.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进行扩增 |
D.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 |
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将单个核苷酸加到某个DNA片段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
B.将断开的两个DNA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 |
C.连接两条DNA链上碱基之间的氢键 |
D.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而不能连接任意两个DNA片段 |
科学家将鱼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番茄耐寒能力大大提高,可以在相对寒冷的环境中生长。质粒上有PstⅠ、SmaⅠ、HindⅢ、Alu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中的相关步骤,Ⅰ、Ⅱ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请据图作答。
(1)图中涉及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用一种或多种限制酶进行切割。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在此实例中,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分别为_______、_______种。
(3)图中I ampr基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除了ampr、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外,还应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法将鱼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内。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技术,在分子水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形成了相应的蛋白质。
在下列选项中,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
B.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
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
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植株 |
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的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
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并产生单一抗体 |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