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科学研究认为,碳酸饮料中的苯甲酸钠类化合物可严重破坏人体肝细胞中线粒体的结构。线粒体是细胞内( )。
A.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
B.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
C.合成脂类的主要场所 |
D.形成纺锤丝的主要场所 |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色素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
B.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防止叶绿素分解 |
C.水稻在开花时节,叶片中色素量是(甲+乙)<(丙+丁) |
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
下图表示PH、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和酶活性的影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甲和酶乙的最适PH范围的宽度相同 |
B.PH从6升高到8时,酶乙的活性逐渐增加 |
C.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T1与T2所示温度不相等 |
D.①、②是温度影响酶丁活性的曲线,其中②是错误的 |
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无光)。然后完成如下实验:第一步:向试管A中加入粉末和蒸馏水,A中出现淡黄色荧光,2 min后荧光消失。第二步:向试管A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第三步:向试管A中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2 min后荧光消失”,说明细胞内含有大量的ATP |
B.“A中出现淡黄色荧光”,说明ATP水解时2个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 |
C.“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中的能量不能被细胞利用 |
D.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细胞内的直接能量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 |
下列甲、乙两种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膜上的色素是极性分子 |
B.乙膜上的酶活性与O2浓度有关 |
C.甲、乙膜上的[H]是同一种物质 |
D.甲、乙膜上都有合成ATP的酶 |
某同学设计了若干种单一方向刺激下的植物向性实验,下图是取材于生长素作用部位制成的临时装片的显微观察结果。据图得出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B.b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 |
C.a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 |
D.生长素能对细胞的伸长生长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