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需吸收能量,是因为共价键被破坏 |
B.碳酸氢铵是典型离子化合物,其受热分解产生氨气不仅破坏离子键还破坏了共价键 |
C.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
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铜,铜作阳极 |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的铜与阴极析出的铜质量相等 |
为纪念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该元素最稳定的一种原子可以表示为,该原子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A.56 | B.157 | C.258 | D.101 |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 Z(g);△H <0下图是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用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3时减小了压强 |
B.t5时增大了压强 |
C.t6时刻后反应物的转化率最低 |
D.t1 ~ 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 t6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6 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N2 |
H2 |
NH3 |
||
① |
1 |
3 |
0 |
放出热量:23.15 kJ |
② |
0.9 |
2.7 |
0.2 |
放出热量:Q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均为1/7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D.若容器①的体积为0.5 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 kJ
一定温度下,容积为2 L的甲、乙两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达平衡时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
甲 |
乙 |
反应物投入量 |
2 mol SO2、1 mol O2 |
4 mol SO3 |
n(SO3)/mol |
1.6 |
a |
反应物的转化率 |
α1 |
α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1+α2>1
B.1.6<a<3.2
C.若甲中反应2 min时达到平衡,则2 min 内平均速率ν(O2)=" 0.1" mol·L-1·min-1
D.甲平衡后再加入0.2 mol SO2、0.2 mol O2和0.4 mol SO3,平衡正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