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东部M市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M市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M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
(1)在地理野外考查中发现,图中3、4处上覆土层较1、2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受其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变化。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表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帐,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留烧烤这种饮食文化,同时又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出现严重酸雨污染,A、B两地酸雨严重的原因是; 瑞典、挪威等国常降酸雨经研究发现所降酸雨与英国有关,其原因是。
(2)D地区目前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3)图中E国拥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但是从卫星照片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大火烧过的累累“疮疤”,这些“疮疤”形成的原因是。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圈层Ⅰ代表;圈层Ⅱ代表。
(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和_________。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与消费活动产生的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C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于人类。
(4)选项①一④与图中A对应的是__________;与图中B对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铁矿石、水产品②煤渣和污水③垃圾和煤烟④木材和煤炭
读“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长江上游开发的重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上游水能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
(2)填写下表: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调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每空2分,共16分)
(1)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_____________施加的影响。
(3)东线与中线工程以解决___________(地区)用水为主要目标。该地区供水紧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程可以自流供水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