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南方某地上报的粮食产量数据图,对图中数据反映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1949年亩产量低.主要是抗美援朝物资紧缺导致 |
B.1952年亩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1958年亩产量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农业生产 |
D.1962年亩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的纠正 |
《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并赔款二亿两白银给日本。但结果是辽东半岛没有被割走,却多付出三千万两白银给日本,原因是
A.三国干涉还辽 | B.台湾人民反割台![]() |
C.中国人民进行义和团运动 | D.清政府的抗争 |
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1936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里的“北国”是指
A.井冈山 | B.瑞金 | C.陕北 | D.西![]() |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冲击 |
B.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
C.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
D.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19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加速迈向近代化时,曾国藩等人也正通过洋务运动引领着中国“与时俱进”。这场运动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
A.补充作用 | B.瓦解作用 | C.改革作用 | D.巩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