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面3题。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图中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读“洛阳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地理原理而设计的实验流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图实验原理最接近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图11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图原理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小 | B.②图过境时会造成我国大面积的降温 |
| C.③图反映了冬季风的形成原因 | D.④图反映台湾东部降水多的主要成因 |
读“北半球某河流上、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河上、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
|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
|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
|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
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汛②冬汛③位于地中海气候区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可能分布在南欧⑥可能分布在东亚
|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④⑥ |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因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A.降水量增加 | B.地表径流增加 |
| C.蒸发量不变 | D.地下径流增加 |
为了促使该流域水资源日趋丰富,下列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A.封山育林 | B.退耕还林 | C.修建梯田 | D.修建水库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图显示的天气状况,正确的是
| A.日温差①地大于④地 | B.日均温①地小于③地 |
| C.降水全部集中在②地 | D.③地将出现连续性降水 |
由该天气系统引起的天气现象是
| A.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
| B.时雨时雾,十天半月下不停 |
|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读我国某城市某日天气预报截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节气中,与当日最接近的是
| A.春分 | B.夏至 | C.秋分 | D.冬至 |
该节气过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 B.北半球,向北移 |
| C.北半球,向南移 | D.南半球,向南移 |
15.该城市可能是
| A.哈尔滨 | B.洛阳 | C.广州 | D.海口 |
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能正确反映莫斯科当日昼夜长短状况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