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
|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
|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
|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
“北方吹来十月风”,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来,随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
(1)说出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分析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形成标志是什么?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具体表现?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言论出自()
| A.激进派 | B.革命派 | C.维新派 | D.洋务派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经济组织 | D.教育制度 |
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
|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
|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
| D.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
清朝官员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主张属于()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 C.早期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