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部生雄花序,侧面生雌花序。玉米粒的颜色有黄色和紫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Y和y控制。一株由紫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A,与一株由黄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B相邻种植,发现A植株玉米穗上的子粒均为紫色,而B植株玉米穗上的子粒有黄色和紫色两种。取B植株玉米穗上的紫粒玉米单独种植,发育成植株C。右图表示植株C上所结的玉米穗的一面。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图中紫色粒和黄色粒的数目,两者之间大致的比例为________。
(2)据图中的玉米粒色及数量比例,推测玉米植株C的基因型为____。
(3)某同学为检验A植株所结紫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他任意选取A穗上紫色玉米粒两粒,单独种植,长成后的两个植株所结的全是紫色子粒。由此推断:A植株玉米穗上的紫色子粒均为纯种。
我们认为这个实验不够科学,请你设计实验予以证明,并预测结果和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和得出相应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单位:×106个/mL)
温度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0 h |
24 h |
48 h |
72 h |
96 h |
120 h |
144 h |
168 h |
|
15 |
1.2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1.2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1.2 |
5.2 |
5.6 |
4.6 |
2.9 |
1.0 |
0.6 |
0.2 |
30 |
1.2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1.2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 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
A |
B |
C |
D |
|
装置容器内的溶液 |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
10 |
10 |
5 |
5 |
无菌水/mL |
- |
- |
5 |
5 |
|
活化酵母菌液/mL |
0.1 |
0.1 |
0.1 |
0.1 |
|
温度/℃ |
5 |
25 |
5 |
25 |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 d,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第5 d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1)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2)该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顺序: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无氧条件下的装置顺序: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________代替。
③在温度和pH都相同的情况下,影响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④d瓶在连通其他瓶前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这是为了。(3)如何鉴定有无酒精产生?。(4)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 mol/L,而释放的CO2为9 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某学生想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设计了下列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有关内容:
(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实验原理:细胞的不同呼吸方式释放的能量多少不同,但每种方式所释放的能量中都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导致细胞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
(3)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液体石蜡油、蒸馏水、保温瓶。温度计、棉花
(4)实验步骤:
①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加热沸腾后冷却备用;
②取3只保温瓶,编号为A、B、C,并将c瓶设计为对照;
③在3只保温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
④;
⑤3个保温瓶中均放入温度计,用棉花轻轻塞上瓶口,并保证保温瓶通气;
⑥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3个保温瓶中温度的变化。
(5)预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若A瓶温度>c瓶温度,B瓶温度=c瓶温度,则;
若B瓶温度>c瓶温度,A瓶温度=c瓶温度,则;
若 ,则。
(6)某同学也想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探究相关问题,请你帮他设计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