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一边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一边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外交形势严峻。导致该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 | B.社会制度的对立 | C.意识形态的分歧 | D.综合国力的消长 |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他的访谈录中这样写道:“邓小平无疑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1979年我邀请邓小平访问美国,他立即回复下月就可成行。邓小平那次访美非常成功,一种好感和友谊很快在中国领导人和美国民众之间建立起来。”促成“那次成功访问”的最重大因素是
A.中美关系解冻 | B.美国总统正式访华 | C.中美正式建交 | D.中国重返联合国 |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
B.中印由此结成了同盟关系 |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
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
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