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背景和实质分别是什么?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为修正本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
革有哪些?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
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
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而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则主要体现在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在中央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在地方上秦朝首创了什么制度?
(2).唐朝在中央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指什么?上述制度分别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为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奠定民主政治基础的是什么改革?使其发展达到顶峰的又是什么改革?
(4).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到达顶峰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5).四个朝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什么特点?

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北京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她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和充满魅力的现代气息。某中学同学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准备组织一个大型图片展览,题为“首都北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下是展览中同学们搜集的一部分图片
第一组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期间?
(2)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问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3)请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小标题。
第二组 北京——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象征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的示例,为后3个图撰写解说词。
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伟大转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民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担任两届议员。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利。
材料二美国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每州众议院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两年。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宣战权等。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引自1954年宪法)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项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国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国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6

(1)依据对材料二的理解,概括说明材料一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2)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3)简要比较材料三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一中的公民大会的异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成果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材料二中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要写序号)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影响?
(4)材料三中提到的“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
(1)一百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什么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