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1为光照强度一定时,大豆植株在不同02浓度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图2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由图1可知,随着O2浓度的升高,大豆植株对CO2的吸收速率逐渐          ,这种影响在外界CO2浓度较             时,对大豆的生存威胁更大。
(2)实验表明:在强光下,O2参与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光氧化,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碳反应随之受到影响。综上所述,要提高大豆的产量,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是较高温度、适宜光照、较高             和较低           等。
(3)为了验证氧气浓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的叶片状况、实验时间、                          等要一致,以排除无关变量对该实验的影响。
②预测实验结果: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红色液滴将向              (“左”或“右”)移动,并且移动速度逐渐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对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让上述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
(2)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种;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不同组合类型中相同亲本个体基因型一定是_。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

(3)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褐色和黑色两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①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褐色和黑色的显隐性关系,采取的最佳方法是:
②已知褐色为显性,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

已知植物根系可以通过细胞间隙的扩散和活细胞的转运两种途径吸收矿质元素。科学家为研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规律,分别在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下用含有42K完全培养液培养大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1)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影响不同。第一阶段42K进入根系的过程(不受、受)代谢控制;第二阶段是42K进人(细胞间隙、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2)分析根的结构,植物根系能合成的植物激素有(多选)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E.生长激素

(3)既能抑制根的生长又能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的激素是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十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从F到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A处较D处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海参溶菌酶(SL)的流程。请据图回答:

(1)过程I中首先在作用下合成海参溶菌酶cDNA,再以cDNA为模板扩增合成SL目的基因,扩增过程中要用到具有热稳定性的
(2)过程II中要用相同的切割目的基因与,再用将二者连接起来,再导入大肠杆菌中,形成大肠杆菌工程菌。
(3)若要检验SL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以用技术,若没有出现相应的杂交带。则需要用做探针来检验是否转录出mRNA。
(4)已知海参溶菌酶中含145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个脱氧核苷酸。
(5)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组织、体液及分泌物中,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促进细菌细胞的裂解,在动物的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用克隆猕猴创建糖尿病模型并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实验过程如下:
将9只健康的克隆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糖尿病模型组(6只)
乙:正常组(3只)
饲喂
高糖、高脂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水果,喂养4周
普通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水果
处理
静脉注射30%的链脲佐菌素(糖尿病诱导剂)
不做处理
采血
3天后空腹采血,以后每周采2次,连续12周
与甲组同时段空腹采血
处理
A组:3只猕猴动脉注射一定量的干细胞悬液
B组:3只猕猴动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不做处理
采血
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
与甲组同时段空腹采血

(1)实验中对照组是
(2)链脲佐菌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其副作用为破坏动物体内的细胞导致动物患上糖尿病。
(3)实验中主要监测血液中四项基本指标:①、②血脂、③和C-肽等物质的含量变化。
(4)血液中C-肽含量变化是诊断糖尿病类型的重要依据。1分子某前体蛋白在细胞的________处合成后。通过内质网以小泡形式运输到,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1分子③和1分子C-肽,然后以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5)饲喂12周后,收集乙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经防腐处理后,取尿样2毫升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中,空腹情况下乙组猕猴仍能使①维持在正常水平,其体液调节过程是:
(6)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巧妙的方法:选用正常雄性猕猴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干细胞中的作为追踪的标记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