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突触结构及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一的结构中,1的形成主要与 (细胞器)有关,3的化学本质是 ,它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神经冲动由A→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的具体过程是 。
(2)图二表示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BCD段表示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为 。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通透性增加并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产生电位差。
(3)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分解。许多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下,昆虫的乙酰胆碱不能很快分解,神经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为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请依据所给材料,补充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材料:剥制好的两个相同的青蛙神经-肌肉标本、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可以保持离体两栖动物的组织器官具正常的生命活动,相当于人类的生理盐水,是个等渗溶液)、培养皿等。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2,各加入适量等量的任氏液,分别将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
②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施加适当的电刺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 。
④一段时间后,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施加适当的电刺激,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研究人员为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1)为调查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本研究中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m×5m,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
(2)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物种丰富度(种) |
|||
乔木层 |
灌木层 |
草本层 |
|
A群落 |
21.5 |
35.5 |
19.5 |
B群落 |
22.5 |
23.8 |
16.25 |
C群落 |
22 |
31.5 |
13.5 |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的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
(3)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的馨香木兰的植株胸径(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
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型。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荫蔽,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的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
从植物中提取的苦皮藤素Ⅳ和苦皮藤素Ⅴ具有很好的灭虫作用。它们均对昆虫的突触有影响,能抑制并阻断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
(1)正常情况下,兴奋沿着昆虫体内的神经传导到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以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肌肉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肌肉细胞的兴奋。苦皮藤素Ⅳ增大了细胞膜的膜电位,使细胞更不易兴奋,导致肌肉,进而起到杀灭昆虫的作用。
(2)研究人员将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标本分别置于图中所示A~F组不同溶液中,电刺激神经并在肌肉细胞处测定电位变化。记录数据并整理如下图。
①上述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为保证神经细胞能维持正常电位变化,实验所用的生理溶液中至少应加入、K+、Ca2+、Cl-等无机盐离子。
②从图中总体趋势看,不同条件处理下各组的EJPs幅值变化率均比对照组。图中结果显示,单用苦皮藤素Ⅳ时在分钟阻断EJPs,而在苦皮藤素Ⅳ:Ⅴ=时与单用苦皮藤素Ⅳ阻断作用相似,但当苦皮藤素Ⅴ比例(填“高”或“低”)时,EJPs阻断时间明显延长,说明此时苦皮藤素Ⅴ使苦皮藤素Ⅳ的作用效果。
(7分)果蝇直翅、弯翅基因(A、a)和有眼、无眼基因(B、b)均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置临近紧密连锁。研究人员利用纯合的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和弯翅无眼果蝇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杂交一:弯翅有眼 × 直翅无眼→直翅有眼
杂交二:杂交一子代直翅有眼♀×弯翅无眼♂→?
(1)杂交二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为。
(2)杂交二实验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表现型为直翅有眼的雌性后代。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其亲本中
的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换。若符合上述解释,理论上则还可能出现另一种表现型为的子代。另一种可能原因是杂交二子代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将该雌蝇与表现型为雄蝇测交,结果子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分别是直翅有眼、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弯翅无眼。由此说明该雌蝇的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分裂而产生基因组成为的配子,由该配子受精后形成意外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
Cu2+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Cu2+又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科研人员以白蜡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Cu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将CuSO4·5H2O水溶液加入基质中,制成不同Cu2+质量分数的“污染土壤”,另设
作为对照。选择健康且生长基本一致的植株,分别进行培养。
(2)培养几个月后,摘取植株顶部刚成熟的叶片,用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进而测定滤液中叶绿素的含量,同时每月定时测定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取平均值。
(3)实验结果及分析:
①在Cu2+质量分数为2.5×10-4时,与对照组相比,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增加,从而使植物吸收的增加,净光合速率提高。随着Cu2+质量分数的升高,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重金属铜会引起叶绿体内相关的活性改变,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叶片中的叶绿素a/b值逐渐,表明重金属Cu2+对叶片中的影响高于对的影响。
②与Cu2+质量分数为2.5×10-4相比,Cu2+质量分数为5.0×10-4时,净光合速率随着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而下降,表明此时,成为净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因其下降导致CO2供应不足进而光合速率下降。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当Cu2+质量分数继续增大时,气孔导度继续下降,而,表明此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非气孔因素的存在。
(6分)科研人员为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IGF1) 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
(1)取动物的软骨,切碎后用 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将配制好的一定浓度的第2代软骨细胞接种到七块细胞培养板上,待细胞贴壁生长后,将每块细胞培养板上的一半细胞加入浓度为100µ g·L-1的IGF1,另一半用 培养。每24h取出一块培养板进行细胞的计数,绘制曲线如下图。
根据曲线分析,加入IGF1后可使 缩短。
(2)取第4代生长良好的软骨细胞两瓶,弃去原培养液,实验组加入含IGF1 的细胞培养液,与对照组一起继续培养48h。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实验组细胞中线粒体变丰富,表明IGF1处理后, 细胞内供能充足,活跃;粗面内质网增多,核糖体数量增加,表明IGF1处理后细胞内 旺盛;细胞核体积增大,说明在IGF1作用下细胞持续增殖,细胞核中 均合成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