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和图中甲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1分)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主要山脉的走向 ,判断依据 。
(3)图中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地,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图中乙、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__地,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城市分布有何特征?并分析决定图中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功能。
(5)分析图示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6) 该区域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材料二分析,说出甲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阅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热带沙漠气候区一直延伸到西部海岸,简析原因。
(2)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乙地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沿图中航线(虚线)航行时大陆沿岸经过的四种气候类型
(2)图中A地等温线明显弯曲,简析原因。
(3)B地7月份平均气温高于C地,简析原因。
下图为西半球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中α=75.5°,斜线为晨昏线一部分,且北京昼长夜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据此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8分)
(1)最左侧经线的经度是,最右侧经线的经度是。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3)图中A点地方时是,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是。这一天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在逐日(增加、减小)。
下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有一条等高线和一条等温线在部分地方重合,意思是这两条线的海拔相同,气温也相同。读后回答问题。
(1)C点温度是,D点海拔是,C、D间的相对高度是;
C、D两地的温差是。AB间的水平距离约是千米,如果在它们
之间修一索道,其长度比水平距离。
(2)若站在C点,能否直接看到D点?因为。
(3)图示范围内是否可能有永久性冰川?因为
;B点南侧山坡的坡度比北侧山坡,判断依据是。
读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由图可知其主要分布
在地区。
(2)形成图示地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区位条件有(不定项选择)
A.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B.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 |
C.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 D.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
(3)判断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说法的正(用√表示)误(用╳表示)。
①该农业地域类型较为适合个体农户经营
②对于该农业地域类型而言,水旱灾害频繁是其发展的一大限制性因素
③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单产高,主要由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④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产品多用于商品销售,出口到世界各地